首页「利澳注册_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首页「利澳注册_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肥料的未来在这里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3-25 18:05    文字:【】【】【
摘要:肥料的未来在这里 发展新型肥料,造福华夏子孙。日前,第17届世界肥料大会在沈阳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在中国与世界肥料对话的访谈环节发出这样的呼声。 大会开幕式上,国

  肥料的未来在这里“发展新型肥料,造福华夏子孙。”日前,第17届世界肥料大会在沈阳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在“中国与世界肥料对话”的访谈环节发出这样的呼声。

  大会开幕式上,国际肥料科学中心亚洲分中心主席姬兰柱说:“中国是世界上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希望世界肥料大会的召开,可以让中国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了解世界肥料科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共同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据悉,今年是世界肥料大会第二次来到中国,上次是2001年在北京举行的。2015年,时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姬兰柱研究员带队前往位于德国的国际肥料科学中心,通过与中心主席Ewald Schnug教授的申报和洽谈,争取到第17届世界肥料大会的主办权。今年大会的主题是“Go East! Fertilizers Future!”(去东方吧!肥料的未来在那里!)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和肥料生产消费大国。肥料是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起到十分重要作用。陈温福院士表示:“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与肥料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大量施用化肥。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农业化肥总用量为5416万吨,成为全球化肥用量最高的国家,是全球平均用量的3.4倍。

  化肥是作物的“粮食”,本身无害,但施用量超过作物需要就会造成资源环境问题。2016年,原农业部印发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经农业农村部测算,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为37.8%,比2013年和2015年分别提高7.8%和2.6%。这意味着我国提前3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参会的不少专家均透露,我国化肥使用量预计到2020年将出现负增长。

  然而,一些国内的化肥生产商却暗自发愁:“要让现有肥料满足绿色农业需求,新技术的注入很有必要,我们去哪里找新技术呢?”

  9月3日,在与世界肥料大会同期召开的2018年新型肥料创新技术交流座谈会上,“环保型高效肥料研制与应用”创新团队成员之一、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研究员石元亮召集国内外的肥料专家为我国肥料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他指出:在座的大部分肥料生产企业或多或少都有点迷茫,下一步该怎么走?

  世界肥料大会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届大会有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工业界代表800多人参加,交流学习关于肥料生产和应用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

  Ewald Schnug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肥料产、学、研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肥料利用效率不高仍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国际肥料科学中心已经在中国设立亚洲分中心,挂靠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作为大会承办单位之一,沈阳生态所一直致力于新型肥料研发。2012年,沈阳生态所研究员武志杰、张丽莉带领的植物营养与肥料团队获得原农业部“环保型高效肥料研制与应用”创新团队称号,团队通过整合科研单位和企业的资源,建立先进的肥料技术研发试验平台,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新型肥料技术孵化的主要基地。武志杰向《中国科学报》记者透露:“肥料大会来了不少化肥参展企业,大部分跟我们所有技术合作。”

  “在肥料发展的特殊时期,我们需要采取特色的解决方法。”石元亮解释道,“首先需要理清企业、农民和市场各自需求:商家需要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产品线,农民渴望提高收入,市场需要新的理念来营销推广。”

  石元亮介绍,现有普通化学肥料的利用情况是氮为30%~35%,磷当季利用率不足20%,钾的利用率为50%。随着新技术的注入,市场上出现了稳定型肥料、缓控释肥料、聚氨酸肥料等新产品,并取得市场的认可。

  1954年建所以来,沈阳生态所就开始着手于土壤酶学基础研究以及氮素酶学调控技术研究,先后开发出长效碳酸氢铵、长效尿素、氮肥长效增效剂肥隆和增铵一号,长效复合(混)肥添加剂NAM与相应的各类作物专用肥料,以及多元生物有机肥等技术和品种。“我们在稳定性肥料研究、肥料工艺、肥料添加剂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武志杰说。

  2010年,为更好地引导稳定性肥料产业健康发展,在老中青三代人的努力下,沈阳生态所发起成立了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石元亮介绍道,成立以来,联盟不仅制定了《稳定性肥料》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并由行业及国家颁布实施,还成为稳定性肥料企业和研究单位沟通的桥梁。

  如今,沈阳生态所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复合型抑制剂及相应多功能肥料的研究,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专利技术产品。张丽莉在大会报告中指出:“其中,植物源抑制剂及球磨活化磷肥技术的研究,都处于目前国际领域前沿。”

  一款新产品从问世到被接受并被认可需要一个过程。一些肥料生产企业通过聆听国内外肥料专家的报告后发现,不管技术有多深奥,都要立足农业生产,为农民服务。石元亮指出:“面对新型肥料,农民最大的顾虑一是价格,二就是使用习惯问题。”

  为此,“环保型高效肥料研制与应用”创新团队成员之一、沈阳生态所研究员卢宗云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要想让农民真正受益,需要用科普加示范带动的方法让农民掌握技术。”

  卢宗云也在田间做了很多新型肥料的对比试验,比如东北春玉米田采用“深施免追肥”技术后,在比常规施肥减少20%施用量的情况下,春玉米不减产,还能“活秆成熟”;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苏留庄镇抗盐碱型稳定性肥料示范项目现场的测产显示,施用抗盐碱型稳定性肥料的处理亩产能达到1000斤,农民收益也将能增加200元/亩。

  “好肥料能让农民反复购买,这是信赖的体现;好技术能成就一家肥料企业,这是科技的力量。”尽管当前肥料市场存在着以假乱真、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现象,石元亮希望今后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引导稳定性肥料产业向着有利于农民、有利于环境的方向发展。

  如文章开头所述,今年肥料大会的主题是“Go East! Fertilizers Future!”(去东方吧!肥料的未来在那里!)但毫无疑问,只有逐步解决了我国肥料研发、生产与使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后,才能笃定地说:肥料的未来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