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利澳注册_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首页「利澳注册_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第二节肥料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6-30 23:13    文字:【】【】【
摘要:1949年前,农作物肥料主要是有机肥,无机肥料很少。在有机肥中尤以人畜粪、枯饼、土杂肥(沟肥、凼粪、堆肥、地皮、陈砖土等)、绿肥(紫云英、苕子、湖草、山青等)为主;无机

  1949年前,农作物肥料主要是有机肥,无机肥料很少。在有机肥中尤以人畜粪、枯饼、土杂肥(沟肥、凼粪、堆肥、地皮、陈砖土等)、绿肥(紫云英、苕子、湖草、山青等)为主;无机肥料主要有草木灰、火土灰、石灰、硫磺、石膏等,也进口少量硫酸铵、硝酸铵、磷矿粉等。

  1950~1999年,农作物使用的肥料由有机肥料为主逐渐过渡到化学肥料为主。1950~1975年,普遍使用有机肥料,辅以化肥、菌肥及其他间接肥料,其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用量之比(均折成有效成份)约为1∶10~1∶50左右。有机肥料种类包括人畜粪尿及厩肥,绿肥包括紫云英、苕子、满园花、田青等,还包括各种山青、杂草、湖草、芦苇等野生绿肥和红萍、水花生等水生绿肥以及稻草还田。土杂肥包括堆肥、凼肥、塘泥、沟泥、地皮土、沼气肥等。饼肥包括菜饼、棉饼、桐饼等;无机肥料种类主要是化肥,其中氮肥有硫酸铵、氯化铵、氨水、碳酸氢铵、尿素、硝酸铵等。磷肥有磷矿粉、过磷酸钙、钙镁磷肥。钾肥主要有钾钙肥、硫酸钾、氯化钾等。灰肥主要有草木灰、灶灰、扬尘等。其它肥料有菌肥(即微生物肥),如根瘤菌肥料、“五四○六”抗生菌肥料、钾细菌肥料等;间接肥料有石灰石膏、碳、硫磺等。 1976~1998年,绿肥面积逐年减少,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化肥用量逐渐增加,其化肥施用量从1978年的246750吨增至1998年719546 吨,耕地亩均施用81.6公斤。化肥种类以氮为主,磷钾肥增加,复合肥、微肥投入使用,尤以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钾、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使用普遍。有机肥料除绿肥、土杂肥、人畜粪肥、饼肥外,提倡稻草还田。微肥主要推广硼肥、钼肥、锌肥、稀土等,1990年全市共推广201.7万亩;以后不断增加,至 1999年,全市共推广456万亩,其他肥料有专用水稻复合肥、油菜复合肥、复混肥。还有草木灰、火土灰、石灰、石膏、硫磺等。使用无机化肥与有机化肥之比约为1∶0.5~1∶0.8。

  传统途径主要是收集人畜粪便、种植绿肥、刈山青湖草、沤制凼(沟)肥等,并利用饼肥。1973年提倡土法制肥,1976年后,商品化肥成为农家肥料的主要来源。

  种植绿肥民国31年《湖南农业月刊》统计,境内紫云英的种植面积共12.7万亩,岳阳县种植近3万亩,临湘县种植2.9万亩。1958年,绿肥种植面积从1949年的49.59万亩发展到142.44万亩。亩产鲜草从500~600公斤增至1500~2000公斤,高产的达到4000~5000公斤。各地采取适时早播并用根瘤菌拌种、混播油菜和满园花,用磷肥作种肥,开春追肥,开沟排水以防冻、防渍、防病和适时翻沤等措施。1960~1973年,绿肥面积继续扩大,部分冬水田改成冬种绿肥,广泛利用旱土、湖洲种植绿肥,并利用留种绿肥上山,出现茶园、果园间种绿肥和绿肥——棉花、绿肥——甘薯轮作制。湖区还利用沟、港、塘种植“三水一萍”“三水一萍”即种植水浮莲第二节肥料、水绣花、水花生和稻田养萍。。1973年放养“三水一萍”面积2.6万亩,种植绿肥295.9万亩。1974年后,由于化肥用量增多和种植布局调整等原因,绿肥面积、产量逐渐减少。1990年仅种植158.9万亩,比1973年减少46.3%。至1999年,绿肥面积在 140~115万亩之间徘徊。

  积肥1950年,各级政府动员农民用各种办法积制肥料。以后年年掀起冬、春两季群众性积肥运动,主要利用各种秸秆、垃圾、草皮加少量人畜粪草堆沤或凼沤。1974年后,随着化肥用量增多人工积肥逐渐减少。1983年4月,地区土肥站在汨罗、华容、湘阴、临湘4县和屈原、钱粮湖两农场调查30个公社(分场)433家农户,亩均施用土杂肥仅25.7担。

  稻草还田、打捞湖草、割山青直接下田1950~1970 年,刈湖草、割山青年均达500~1000万担。尔后,为保护环境,加强水土保持,湖区防止血吸虫病感染,刈湖草、割山青的积肥方式均被禁止。饲养畜禽积肥是境内农家精肥的主要来源,至1987年,全市亩均耕地养猪超过1头,每头猪1年可积肥40~50担。此外,各地还提倡秸秆还田,1990年,全市稻草还田面积达149万亩,1998年达256万亩。

  土法造肥火土灰肥常年均有烧制,各地通常结合耕耙整地时施入。1974年共制5406菌肥232.6万担,使用面积61.6万亩。腐殖酸粪肥是利用土壤、河泥、草炭、风化煤、褐煤中的腐殖酸有机物与铵化合制成,兴于1972~1976年,后因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而停止。

  购置化学商品肥1953年前,化学商品肥使用数量少,50年代仅2.78万吨。1985年,市土肥站开始进行化肥监测,1989年正式成立市化肥质量监测所,与市土肥站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办公。1985~1989年共监测肥料样品398批,计重5.2万吨,经检测鉴定合格者占56%,次品占21%,假、劣肥占23%,先后查处伪劣化肥案件275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50多万元。90年代中、后期,各地大力兴办复混肥生产厂,至1999年,全市各类复混肥生产厂家达25家,年生产能力5.8万吨。1998年,开展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化肥的活动,全市共检测肥料样品210个,代表化肥4.2万多吨,合格者占86%、次品占10%,假、劣肥4%。1999年,化肥年使用量达76.95万吨,化学商品肥成为现代农业用肥的主要来源。

  历代农民施肥分为施基肥和追肥。水田犁田时翻耕绿肥,撒泥肥、沟肥、凼肥、人畜粪、石灰,旱地耕整时施入堆肥、人畜粪尿、土杂肥、枯饼等,播种时施盖籽肥。追肥以人粪尿为主,腐熟饼肥、畜肥也常用,草木灰、陈砖土、石灰均普遍使用,多结合中耕进行。当作物出现病症或其他生理障碍时,常施草木灰、火土灰、石膏、青矾、硫磺等。用肥量一般是基肥和追肥各半,或基肥60~70%。施肥方法有点施(沟施、穴施)、撒施、泼施、单施、混合施等。1949年前,化肥主要用于棉花等经济作物,一般用撒施、水施或点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肥料的种类逐渐增多,施肥技术不断改进。1952年,提出“合理施肥”。1955年后总结“五看”(“五看”即看土壤、看作物、看时间、看气候、看肥料种类确定施肥时间、数量和方法。)的施肥技术,1970年后,采用分层施肥技术,实行深施、中施、面施或配合施,用氮、磷、钾三要素配合。1975年开始用氮、磷、钾肥与腐熟人粪尿、土杂肥、菜园土混合加水作成球状,在作物行间施入深5~10厘米的土中;还采用叶面喷施,即用过磷酸钙、尿素、高效复合肥配成水溶液,喷施叶面,作为根外补施手段,广泛应用。1983年始,果逐渐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方法,根据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拟定施肥方案,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1984年,部分地方开展配方施肥试验,稻谷每亩产量比习惯施肥增加66.7公斤,而肥料成本减少。1985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8万亩,增产稻谷900吨,亩均增收节支 15元。1986年推广面积12万亩,与习惯施肥比,增产稻谷5500多吨,亩均增45公斤。1988年推广面积121.85万亩,1989年推广面积达 145.9万亩,其中水田139.4万亩,新增油菜配方施肥面积5.5万亩和柑桔配方施肥面积1万亩。

  1985~1999年,全市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83.2万亩次,增产粮食5.38亿公斤,增收节支2.98亿元。1996年,平江、华容2县开始示范推广水稻一次性施肥,探索科学施肥方法。 利澳电脑挂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