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利澳注册_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首页「利澳注册_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国内外新型肥料行业发展概况及竞争格局、机遇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7-11 13:04    文字:【】【】【
摘要:在国际上,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起步早、发展水平较高,化肥生产研发与化学制剂业、化工机械业的配合相当成熟,再加上设施化、机械化、自动化等现代化农业、高附加值农

  在国际上,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起步早、发展水平较高,化肥生产研发与化学制剂业、化工机械业的配合相当成熟,再加上设施化、机械化、自动化等现代化农业、高附加值农业种植和管理模式与技术的发展,很多新型肥料如水溶肥、缓(控)释肥等的生产技术和产品都相当成熟。以水溶肥为例,由于水溶肥可随着灌溉水用包括喷灌、滴灌等方式进行灌溉时施肥,发达国家结合较为先进的灌溉系统已经实现完全应用,在以色列等比较缺水的国家更是将滴灌等节水施肥系统发挥到了极致,目前以色列约 75%的土地使用滴灌技术,设施灌溉高达 95%,欧洲国家设施灌溉比率有 58%,美国为 38%。

  目前,新型肥料整体处于较快增长中。据 IFA 统计,缓(控)释肥、水溶肥、液体肥、中微量元素肥等新型肥料 2018 年全球消费量约 1,930 万吨,折纯约 860 万吨,约占全球养分消费量的 4.8%。而新型肥料在不同地区、针对不同作物的应用不同,在一些环境敏感地区和农业技术先进国家,新型肥料有助于减少养分损失和环境污染;在一些劳动力匮乏地区,缓(控)释肥能够减少施肥次数,利于作物吸收。

  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 IFA 估计,新型肥料在发达国家仍将以年均 4%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在发展中国家,受农产品品质提升、环境保护压力等影响,发展潜力更大。

  相较于国外化肥工业,中国化肥行业起步较晚,但行业发展速度较快。自中国开始施用化肥以来,化肥品种由单一到丰富,结构由氮肥为主到氮、磷、钾基本平衡,产品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由单质化肥到复合肥、再到新型肥料。

  起步阶段(1937-1972 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化肥行业开始了技术引进之路。1953 年至 1957年期间,前苏联援建吉林、兰州、太原三个化肥厂,此后中国拥有合成氨 15.4 万吨、硝酸铵 18.8 万吨的生产能力,上述工厂奠定了中国早期化肥工业基础。1960 年,中国化学家候德榜博士开发了氨联产碳酸氢铵技术,创建了小氮肥(碳铵)生产模式。1966 年后,小氮肥行业快速发展,大多省的县级行政单位均建有氮肥厂。

  发展阶段(1973-2014 年):1973年至 1976 年,中国开始第二次技术引进潮流,利用外汇引进13套大型合成氨、尿素装置,分别建设在贵州、云南、四川、黑龙江、辽宁、山东、湖南、湖北等地,引进的大型装置迅速提高了中国氮肥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中国高浓度尿素的比例。1986 年,中国化工部提出对化肥产品进行结构调整,将现有碳铵产品的生产装置进行改造、升级,转而生产尿素产品,化肥企业开始崭露头角。这一阶段,中国化肥行业产品种类得到丰富,磷肥、复合肥等开始被广泛施用。2005 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氮肥生产国。经过一段时间粗犷式发展,2010-2014 年化肥行业产能出现严重过剩,行业总产量达 7,432 万吨,化肥价格长期较为低迷。

  转型阶段(2015 年至今):2015年以来,农业部、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到 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到 2025 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等一系列文件,提出:通过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和优化原料结构、推动产品结构和质量升级、提高创新能力、提升节能环保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我国化肥行业由大变强。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产品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型肥料;鼓励开发高效、环保新型肥料,重点是掺混肥、硝基复合肥、增效肥料、尿素硝酸铵溶液、缓(控)释肥、水溶肥、液体肥、土壤调理剂、腐植酸、海藻酸、氨基酸等。加快构建现代科学施肥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着力科学施肥、精准施肥、绿色施肥,推进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多元替代,加强肥料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和肥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稳粮保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新型功能性、增效肥料。将“新型肥料生产”列入“鼓励类”产业目录。

  新型肥料属于肥料行业中的细分领域,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参与者较多,市场竞争充分,行业集中度较低。虽然近年来我国新型肥料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但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偏小,产品品种单一,大型企业数量较少。在众多新型肥料生产企业中,呈现梯队式发展格局,其中研发技术领先、具有自主生产核心原料、产品质量有保障、市场品牌形象好的企业盈利能力强,处于行业中的第一梯队;而大部分企业处于行业第二梯队,主要表现出规模较小、实力偏弱、缺乏核心技术的特点,在研发、工艺、产品、服务等方面与第一梯队存在较大差距,处于竞争的弱势梯队。长期来看,行业内技术能力可靠、具有核心资源优势和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将赢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行业主要企业如下:

  是一家专业从事复合肥生产及销售、粮食收储、农业信息咨询、农业技术推广、农资贸易等在内的综合农业服务商。

  主要从事各类增值肥料、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和其他复混肥料及与生物增效相关的系列微生物代谢物、酶制剂等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配套服务。

  粮食安全始终是人类生存的底线问题。从国际层面看,受地缘冲突、市场环境异常变动、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持续加剧,国际粮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2023 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在 58 个国家和地区中,2022 年至少有 2.58 亿人面临重度粮食安全问题,比上一年增加约 6,500 万人;要实现到 2030 年为全球 85 亿人提供有营养和可持续的食物,需要对全球农业粮食系统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促进建设具有社会、环境和经济三者之间可持续性的和有韧性的农业粮食系统。

  多年来,我国一直强调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九连丰”。

  但是,我国粮食刚性需求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生产硬性条件约束并存,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态势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持续,国内粮食需求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人多地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耕地保护压力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仍为制约因素。总体来看,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够稳固,存在短板薄弱环节,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因此,需要统筹运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以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9%的人口,由于人地矛盾问题突出导致我国农业种植一味追求高亩产、连续耕作,这样就需要大量使用化肥来实现增产,导致我国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2015 年我国化肥使用量世界第一,化肥消耗量占全球 35%,农作物亩产化肥用量 21.9 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 8 公斤),是美国的 2.6 倍、欧盟的 2.5 倍。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在带来粮食增产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多问题,比如耕地板结、土壤酸化、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不仅浪费资源、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也影响作物养分吸收,造成肥料利用效率低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必然要求依靠科技创新改变过去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的粗放型发展方式。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转方式、调结构”的需求愈发紧迫,新型肥料在化肥零增长行动中的关键作用将愈发凸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指导思想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绿色环保”的有效途径,更是全球绿色农业发展的趋势。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根据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估算,我国土壤有机碳库约为 900 亿吨,无机碳库约为 600 亿吨,农业土壤固碳的潜力巨大。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中过量盲目、不合理地施用化学肥料,土壤有机质锐减,土壤储碳、控碳功能严重下降,给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保护有限的耕地,提升土壤质量,为土地赋能对高质量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高耗能、高排放的农业资源供给规模,提高农业绿色投入品比例,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通过增加微生物肥料施用、增加秸秆还田和轮作等措施,在土壤理化特性、作物根系生长以及残茬数量和质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等方面发生变化,可以提高农田土壤碳汇水平。新型肥料是高效、安全、低碳、循环的新型农业生产资料,既能提供作物养分,补充土壤有机质,又能储碳控碳,促进“土壤碳中和”,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广高效、环保的肥料。2022 年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 169,990.92 千公项,较上年增长 0.77%,农作物的复种指数为 12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占比 69.4%。由于我国耕地面积有限,提高农作物产量需要增加肥料的使用。随着在种植作物时对肥料的需求量增大,具有多项优点的新型肥料的需求也将随之扩大。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4-2030年中国新型肥料行业细分市场投资新机遇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 利澳注册?国内外新型肥料行业发展概况及竞争格局、机遇?